集团新闻
·目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集团新闻
 
 
守好我“家”的门(图文)
(信息员:自来水公司 杨 波)
日期:2020-03-06 15:45:51  阅读:
   我叫杨波,是渭南市自来水公司的一名共产党员,在这个特殊时期,我毅然选择迎难而上,冲锋在前,用行动对照初心,用担当书写使命,让党旗持续飘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。
   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,这是每一个战“疫”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当然我也不例外,积极报名参加市上党员志愿者。2月5日清晨,接到公司党总支的正式通知,我非常激动:因为城投集团只有宝贵的5个名额,而我就在其中,这么难得的机会集团给了我,说明了组织对我的认可和信任;因为这份信任,我应该更好的完成这次任务,亮出城投党员精气神。
 
QQ图片20200217091720.jpg
 
   我及时向集团志愿者工作群报道,大家被安排到相关单位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。同时,其他兄弟单位的志愿者陆续都被分配了任务,有去配合社区参与工作,有去存在被隔离人员的小区门口执勤,还有在渭南北站消杀出入站车辆……为什么他们都被分配任务了,而我还没有?焦急万分的我赶紧联系了所在的人民社区:“我是市上派来的志愿者,为啥还没有给我安排任务呢?”社区人员回答说:“我们正在给你调整工作呢,因为现在只剩渭蒲桥晚上执勤的这一项工作了,很辛苦!”我赶忙回复说:“只要有任务,啥工作都行,我是党员,不怕辛苦!”就这样,我就被安排到渭蒲桥疫情防控检查点负责通行车辆及人员登记工作。
   渭蒲桥检查点是渭河以北通往渭南市区的必经之路,出行人员较多,车流量较大,是市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,一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携带者,后果将十分严重。我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着的责任与使命,心里也知道这里任务重、压力大,必须细致严格检查经过这里的每一辆车、每一个过站人员,逐车登记,逐人检查,力保疫情检查“不漏一车、不漏一人”。
我们都是“战友”
   2月5日晚上8时,也是我第一次在检查点工作,进入市区的大部分车辆都是运送蔬菜水果的车辆,不停的重复做着核查、登记、消毒……时间还过的真快,转眼到了晚上11点,进入城区的车辆越来越少,夜晚的渭蒲桥寒风刺骨,我穿着一件薄薄的棉衣,背后的寒风不停的钻进来,为了不让自己更冷,拖着疲倦的的身体我努力让自己动起来。就在这时,一同执勤的“战友”看见了,从自己的车里拿来了一件军用大衣递给我说:“第一次在这里值班,不知道这里晚上冷吧!”我尴尬连忙点头的“嗯嗯”,并赶紧说了一声“谢谢”。他拦下一辆要进城的大车回头说:“我们是一起战疫的战友,不用谢!”望着他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身体有一股热流,瞬间感觉不到渭蒲桥的寒冷。是的,我们是“战友”,在我们身后还有几十万的渭南人民,如果我们不辛苦、不努力、不战斗、不尽责,那么市民们就会多一份危险、多一层隐患。
 
图片1.jpg
 
制度虽严 人情更暖
   2月10日晚上10点刚过,渭桥上远远的开来了一辆打着双闪的越野的汽车,虽然距离很远,但是我们值班的几个人都看出来车速很快。大家立马打起了12分精神,不约而同的站到了马路中间。那辆越野车一直开到检查点十几米的地方,才开始减速。车一停下来两个年长的检查员立马上去检查,我和其他两个人就急忙对车进行消毒。这时,只见从车的后排下来一个妇女,怀里抱着一个看起来只有两三岁的小孩子,带着哭腔激动地说:“求求你们了,赶紧让我过去,娃发烧40度,我们没有去过武汉,没有去过湖北……”因为车上有人发烧,所以我们几人丝毫不敢大意,看到那位母亲焦急的样子,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认真地完成询问、登记、消毒工作,并立即联系120救护车,按照规定发烧人员必须由120车辆带走,当时妇女和家人因为走的比较着急,只给孩子带上了口罩,救护车上也只允许一人陪同而且必须佩戴口罩。大家都相互询问有没有多余的口罩,我赶紧上前把监测站当天发的口罩拿了过去(疫情期间口罩都是按人头发放,根本没有多余的)。看着120救护车渐渐远去,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非常忐忑,希望他们家人都平安。可来不及多想,桥口又驶来了一辆拉着满满一车芹菜的大卡车……
   自参加渭蒲桥疫情防控工作以来,我参与的检查站共排查车辆4930余辆,排查人员5442人。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,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前,担负起对这座城市的守护,守护好我们渭南这个家的北大门,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“守初心、担使命”的重任。
 
Copyright©渭南市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车雷大街中段财富大厦A座 联系电话:0913-3030000
传真:0913-3030000 电子信箱:wnctgs@163.com陕ICP备2022000654号-1